MPAcc整合课│管理整合II:金融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
2019年3月10日,全体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8级MPAcc同学在公教二0102教室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整合课程。“管理整合II:金融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是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PAcc全体同学开设的一门创新性整合性课程。三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青年教师联合授课,在循序渐进中将原本晦涩难懂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前世今生与交易及记账原理解析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自开设以来,整合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陪养学生系统掌握金融衍生品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十分重要,是商学院倾力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
“管理整合II:金融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课程为期两天,分为三个部分。孟庆斌教授主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简介,吴武清教授主讲的金融衍生品定价,周华教授主讲的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问题。三位教授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丰硕,孟庆斌教授是财务与金融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资产定价等方面;吴武清教授来自商学院会计系,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风险管理、信用评分和评级等方面;周华教授是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MPAcc项目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公司金融理论与实务等方面。
周华教授介绍该门整合性课程概况
该门整合性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以下特点:
形式的创新性
该课程在授课上采取三位教授依次授课的形式,创新性地让学生在一个课程中了解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知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采取这种整合性的授课方式,是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之后得出的,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人大商学院的优秀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一个每一分钟都是黄金时间的优质课堂,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扎实地掌握最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一个立体化的课堂,集中专业的师资去培养专业的人才。
创新的师资搭配
结构的科学性
管理整合课程的设计具有科学性。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金融衍生品市场,三位教授依次从三个方面进行讲授。这三个方面是循序渐进的,从基本概念,到实务操作,再到知识扩展,整个课程设计环环相扣,互相补充,最终构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这样的体系设计,有利于学生联系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孟庆斌教授通过幽默风趣的衍生品知识介绍,把同学们的思想带入一个衍生品的世界,远期、期货、期权、互换这些衍生品因何存在,他们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在轻松愉快的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吴武清教授给大家带来模型的推算与解释,让大家在理论上更明白这些衍生品定价的原理。在两位教授的知识铺垫之后,周华教授把大家带入会计核心的领域:衍生品工具的记账问题。这样层层推进的模式使得同学们不再“谈衍生色变”,突出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
吴武清教授讲述期权的定价问题
内容的丰富性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也是该课程吸引学生的关键之一。在孟庆斌教授的课程中,主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概念,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起源开始,逐渐深入,着重讲解了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背后的故事与现实的状况。通过对比研究等方式理清发展脉络,为之后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吴武清教授的课程具体讲解了远期、期货、期权、互换这四个主要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问题,对期货的二叉树定价模型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等作了重点讲解。最后,周华教授就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套期会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周华教授以案例引入,在衍生工具的现实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向同学们展示了衍生工具的合同如何签订、会计如何处理、会计处理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等。
孟庆斌教授讲解衍生市场状况
两天的课程,让同学们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背景、原理、定价估值、入账处理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三位教授的带领下啃动了衍生工具这块“硬骨头”,受益良多!
文:2018级MPAcc班 马闪
图:2018级MPAcc班 马闪
编:MPAcc项目中心